太子果然拒绝,宣称要静心为皇上守孝。
一整个早上的大朝会,就在众臣的规劝和太子拒绝中度过。
姜韶华和其他藩王们一样,该张口规劝的时候张了口,其余时候便安静伫立,并不高调张扬。
早朝散后,众臣各自回衙门办差。
太子将王丞相安国公还有几位藩王都留下,商议平州战事。姜韶华理所当然地也留下了。
众臣也没人吭声了。太子殿下都默许了,他们还反对个什么劲?
“范大将军已经领兵启程去平州。”太子满腹忧虑,眉头微皱:“粮草辎重先行了几日。如今北方民乱频频,孤只担心,会有乱民抢粮。”
也怪不得太子如此忧心。北方诸州郡,大多受旱灾影响。最严重的便是平州,其次是幽州定州并州。眼下平州已经落入谭胜这个“平州王”的手中,幽州定州并州也在蠢蠢欲动。
百姓都快饿死了,为了一口吃的,什么都敢。送粮草的队伍,危机四伏。
安国公拱手启奏:“太子殿下请宽心,护送粮草的队伍足有两千精兵。三五千乱民,也绝不敢抢粮。便是遇到乱民饿红了眼抢粮食,两千精兵也能应付。”
王丞相瞥一眼安国公:“安国公这般笃定,敢不敢立军令状?”
安国公也不是好惹的,冷冷回击:“王丞相当日倒是打了包票,结果又如何?英卫营大败,杜将军战死,皇上被气得升天。王丞相不是还好好地站在这里?”
第297章朝会(二)
安国公这口恶气已经憋足了一个多月。之前是太康帝丧期,不便发难。现在太康帝入土为安,安国公立刻出言,当场就揭了王丞相的脸皮。
安国公一张口,礼部李尚书也站了出来,犀利指责王丞相。
王丞相这一边党羽众多,张尚书戴尚书周尚书轮番回击。
六部尚书中,唯有户部的纪尚书保持中立,一言不发。
武将中,最有分量的左大将军远在边关,范大将军领兵出征,杜将军惨死,卫将军还在赶往京城请罪的路上。现在站在金銮殿里的,就是御林军的包大将军和宋将军。
包大将军只忠心皇上,皇上死了,他效忠的就是太子。太子没有出声,包大将军也悄无声息。
年近七旬的宋将军,一头白发,垂垂老矣。却是个耿直脾气,张口便道:“英卫营惨败,一半怪卫将军无能,另一半是因为杜将军惨在军中,使得众将士失了斗志,最终溃败。”
“卫将军还有几日就到京城,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。至于杜将军之死,究竟是什么缘故,还得仔细查一查。”
“王丞相一力举荐卫将军,自然要负责。不过,郑尚书指控王丞相要为皇上归天一事负责,也太过头了。”
“大梁北方乱成了一锅粥,现在得收复平州,还得警惕外敌。哪有时间内斗!郑尚书这般得理不饶人,难道想让王丞相罢官不成!王丞相要是走了,这丞相的位置谁来做?莫非郑尚书能治理朝政?”
众人:“……”
得,宋将军这一张口,将太后党和丞相党都得罪了一遍。
感情就你宋将军正大光明正直无私心系百姓,我们就都是只顾结党营私争权夺利的混账?!
安国公心中冷哼一声,给刚正不阿的宋将军记了一笔。
王丞相淡淡瞥一眼宋将军,心里也记了一笔。
姜韶华倒是对耿直敢言的宋将军颇为欣赏。
这位宋将军,是将门宋氏的家主。论辈分,宋渊见了宋将军,得叫一声叔祖。宋家有今日光景,一来是靠了南阳王提携,二来,就是能领兵会打仗的宋将军的功劳了。
藩王们虽然都在金銮殿里站着。不过,个个都很低调。朝臣们的争执吵闹,他们就都听着,基本不插嘴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你好,神秘法医[福尔摩斯] 匪他思春 普通寡妇,但万人迷 生来反骨 重生七零绝色美人闪婚随军野翻天 下岗文的极品小姑[九零] 我那堕仙夫君后悔了 你就仗着我宠你 四爷后院当咸鱼(清穿) 师妹她一心飞升 和渣夫同归于尽后又双双重生了 咸鱼被迫考科举 喜爱美食的小神医[七零]/末世而来的小吃货 改造我,标记我 当社恐被迫穿进万人迷文后 奴隶养成后,她们都翻身做主了 心机美人的上位史 当我用crush照片挡桃花后 总被召唤的我于高危世界成为大佬 京朝一梦